雷达流量监测系统技术方案
1. 项目概述
雷达流量监测系统采用先进的微波遥感技术,实现非接触式测量,具有安装维护简便、不受泥沙杂物影响、测量精度高、安全性好等突出优点,特别适用于洪水期、高含沙量、高污染等复杂水情的流量监测。

系统目标:
· 实时监测:7x24小时不间断监测水体表面流速、水位和瞬时流量。
· 高精度测量:采用先进雷达信号处理算法,确保数据准确可靠。
· 远程管理:通过无线网络(4G/5G/NB-IoT)远程传输数据、配置参数和诊断设备状态。
· 预警预报:结合软件平台,实现流量超限、设备异常等情况的自动报警。
· 数据应用:为水资源管理、防洪调度、水文预报、生态监测等提供数据支撑。
2. 系统组成

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:前端感知层、数据传输层、平台应用层
2.1 前端感知层(监测站):这是系统的核心数据采集单元,通常安装在桥梁、立杆或岸边上。
· 恒瑞HR7360雷达流量计(核心传感器):
o 恒瑞7350雷达流速仪:采用24GHz或80GHz调频连续波(FMCW)雷达,发射微波并接收水面反射信号,通过多普勒效应精确测量水体表面流速。具有波束角小、抗干扰能力强、精度高(通常±0.03m/s)的特点。
o 恒瑞7380雷达水位计:同样采用FMCW原理,通过计算微波发射与接收的时间差,精确测量水面到雷达天线的距离,从而换算出水位。测量精度可达±3mm。
· 恒瑞HRTU8180 RTU(远程测控终端):
o 系统的“大脑”,负责采集雷达传感器数据。
o 内置流量计算模型(如流速-面积法),根据实测流速、水位和预设的河道断面参数(如河宽、坡降、糙率等)自动计算实时流量。
o 控制数据通信和电源管理。
· 供电系统:
o 市电供电:靠近市电的场景,优先采用,稳定可靠。
o 太阳能供电系统:适用于无市电的野外场景,包括太阳能电池板、蓄电池、太阳能控制器等,确保阴雨天连续工作。
· 立杆与支架:
o 采用热镀锌钢制立杆,具备足够的强度和抗风能力,将传感器固定在最佳测量位置。
· 防雷与接地装置:
o 保障设备在雷雨天气下的安全。
2.2 数据传输层:负责将前端监测站的数据安全、可靠地传输到中心平台。
· 通信方式:
o 4G/5G无线网络:主流方式,传输速度快,数据量大,适用于视频监控等需求。
o NB-IoT(窄带物联网):低功耗、广覆盖、连接量大,特别适合小数据量、低频次传输的监测点,成本更低。
o 光纤专网:适用于距离中心近、有条件布设光纤的重要站点,稳定性最高。
2.3 平台应用层(软件平台)数据接收、存储、分析、展示和应用的中心。
· 数据接收与存储服务:接收各监测站数据,并存入时序数据库,确保数据安全。
· Web版监控中心:基于B/S架构,用户可通过浏览器访问。
o 电子地图总览:所有站点在地图上一目了然,颜色或图标显示设备状态和实时数据。
o 数据实时监控:以数字、曲线、仪表盘等形式展示流速、水位、流量实时值。
o 历史数据查询与分析: 支持按时间段查询历史数据,并生成数据报表和过程曲线(如流量过程线)。
o 报警管理:支持设置多级报警阈值(如警戒流量、危险流量),触发后通过平台消息、短信、邮件等方式通知相关人员。
o 设备管理:远程配置设备参数、诊断设备状态(如电量、信号强度)。
o 数据对接接口:提供API接口,可轻松将数据对接至上级水利、环保平台。
3. 方案特点与优势
· 非接触测量:不受泥沙、漂浮物、腐蚀性水质影响,寿命长,维护量小。
· 全天候工作:不受雨、雪、雾等恶劣天气影响,能有效监测洪水。
· 安装维护简便:无需建造测流槽、堰坝,主要工作在岸上或桥上完成,施工周期短, 安全风险低。
· 测量精度高:现代雷达技术结合智能算法,测量结果准确可靠。
· 多功能集成:一台设备同时测流速和水位,集成度高。
· 低功耗:结合太阳能供电,可实现野外长期无人值守。
4. 典型应用场景
· 中小河流水文站: 替代或补充传统缆道、ADCP测流。
· 山洪灾害预警:在山区河道关键断面布设,实时监测雨洪流量。
· 灌区信息化:监测干渠、支渠的引水、配水流量。
· 城市水务:监测排水管网、河道排口的流量,用于内涝预警和排污监控。
水利水电工程:监测水库、水电站的入库、出库流量。
